HYBRID CLUB。油電車論壇

 找回密碼
 馬上進入註冊BLUE流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youzigo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使用心得] IS300h三週-正式車主日誌

[複製鏈接]
11#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5:42 | 只看該作者
2013-08-18

今天進行另一次台北地區平面道路油耗測試。先開到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交叉口的加油站將燃油補滿跳停,之後取道和平東路向東邊行駛開始測試行程。原本是打算左轉基隆路、右轉八德路、順行南港路、大同路,之後走新台五線往北到基隆的,但因為途中轉錯彎,我就索性不管原先的規劃,只管大致上朝東邊開。「迷航」的這一段,因我對台北陌生,所以也不記得走過了什麼路,只知道拐來拐去後來還是接上了新台五線往北開到了基隆。在基隆,原本設定是從愛三路轉仁四路、孝二路、忠四路,並接成功二路台二線,但該轉忠四路時沒轉成,結果就開上了高速公路走到八堵才下來。之後好像是沿著麥帥路往北開,總算還是回到了台二線。接下來就順著台二線一直開,遇中央北路才左轉。最後從中央路轉北投路、公館路、承德路、重慶南北路、和平西路,總算開回了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交叉口的加油站。同樣再加油至跳停。一路上全程設定攝氏26度恆溫,駕駛座通風開啟低風速,幾乎全程開音響。

上午離開加油站時剛過11點,下午回到加油站時則是三點快半;雖然比起上一趟輕鬆些,算算還是一口氣開了4個半鐘頭。測試行程完畢,電腦顯示行駛里程127.1 km,平均速率29 KmPH,平均燃油效益19.8 KmPL,補油至跳停共加了6.99公升汽油。把里程計的誤差算上去,實際走行距離應係128.513 km;那麼實際的燃油效益就是128.513 km / 6.99 L = 18.385 KmPL。電腦顯示值比實際燃油效益多了7.7 %。

因為上週的台北市區測試行程開得很累,所以本週的測試就安排了新台五線、臺二線這些比較好開的道路。至於這樣算不算得上「市區」油耗測試,或者說,值不值得供網友參考,這個就讓讀者自行定奪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5:59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0

繼上次的國道三號油耗測試後,這次轉換路線,進行國道一號的油耗測試。

規劃的行程從連接頭份交流道的124甲號縣道東側端不遠的新華加油站開始,照樣先加滿油跳停,之後從124甲號縣道上中山高南下,從嘉義交流道下高速公路順著北港路二段西行,行駛約一公里後在7-11嘉太門市停車休息。之後折返,照原路北上,從頭份交流道下高速公路,並回到新華加油站,以同一支加油槍補滿油跳停。(註一)

測試這天天氣不穩定。南下時:部分路段降雨路面並有水膜,另有些路段雖無降雨,但路面仍顯潮濕。北上時:250~230 km間雨勢明顯,部分路段雨勢較劇,路面至少皆有水膜,亦有相當比例路段路面有積水;170 km以北大部分路段落雨,路面時而潮濕、時而略有水膜。這些路面狀況多少會影響車輛的燃油效益。(註二)

本日測試行程間悉以一般(normal)模式行駛。室外氣溫最低攝氏26度、最高32度;當氣溫未達30度時,車內恆溫設定25度;當氣溫在30度(含)以上時,車內恆溫設定26度。駕駛座通風開啟低風速,幾乎全程開音響,只要路況許可,都設定實際速率等同速限定速行駛。在北上168 km處,一輛VW轎車以不到100 KmPH之速率行駛於內側車道,我追近之後沒有按喇叭或閃燈,直接打方向燈切到中間車道準備超車;但該車駕駛不知何故也同時進行加速,我只好深踩加速器拉到近130 KmPH以便快速超越。除了這次外,全程沒有特別大腳油門,過收費站後也僅以符合環境車流的加速度提速。

往南抵達折返點的嘉太門市時,電腦顯示行駛了155.7 km,平均速率94 KmPH,平均燃油效益20.6 KmPL。開回到新華加油站時,電腦顯示行駛了311.8 km,平均速率93 KmPH,平均燃油效益19.9 KmPL,補充至跳停的汽油量是16.863公升。把里程計的誤差算上去,實際行駛距離應為315.267 km;那麼實際的燃油效益就是315.267 km / 16.863 L = 18.696 KmPL。以這次的數據來說,電腦所示燃油效益,會比實際燃油效益多出6.44 %

註一:從新華加油站到頭份交流道、以及從嘉義交流道至7-11嘉太門市,往返合共約5公里距離。
註二:為了方便敘述,本篇將路面狀況區分為乾燥、潮濕、有水膜、積水四種狀況。「潮濕」意指看得出來路面有吸水,但看上去還不會直接反光、較呈霧面的情形。前車後輪會如公雞尾般排水時,本篇稱此時路面狀況為「積水」。雖無積水,但路面看上去已會反光、較呈「亮面」時,本篇稱為「有水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6:17 | 只看該作者
略述一下個人對這部車的內裝、材質、造型、設計等方面的觀感,勉供網友酌參。不過說實話,我對汽車內裝材質所知甚淺,什麼樣的叫做好的用料、什麼樣的則算差的,我也沒什麼概念,所以這部分我幾乎只能憑著純粹的視覺、觸覺、個人積習和主觀的好惡,無已而加以描述並略作評價。

1.以整體內裝——包含中控台、儀表板總成、方向盤、排檔暨remote touch座、前座中央扶手、前後座椅、前後門飾板等——的外觀來說,層次分明不顯單調但也不會失之過度複雜,線條與材質視覺感頗為一致,堪稱雅潔而落落大方。

2.整個儀表板總成、與中控台的上側部分為略顯軟質的材質;方向盤後的儀表板正上方,另以內敷泡棉表面似為合成皮、並甫以縫線處理的方式包覆。儀表下方——亦即駕駛者膝蓋上方——的塑膠蓋板、助手席前的手套箱蓋、以及手套箱下方的塑膠蓋板,均為硬質塑料。

3.中控台(空調與音響操控面板)與排檔座所在的鞍部表面為有光澤的霧面,觸感平滑細膩,視覺感和觸感個人覺得挺不錯的。

4.中控台兩側,前座乘員大小腿外側會接觸到的部位,特別以內敷泡棉表面為合成皮、並甫以縫線處理的方式包覆,使倚靠此處的膝蓋不至不適。

5.排檔桿頭以軟質塑料包覆,個人感覺非皮材,但握感很就手、觸感也不錯。

6. Remote ctouch基座及其後所連接的置杯座台,係硬質塑料構成。這部分由於緊貼助手席座椅,因此如果右前座乘客身體接觸到這個部分的話,可能較不舒服。

7.中央扶手上蓋的表面似為輔以縫線處理的合成皮,視覺上的高級感可能略顯不夠。不過其下內敷以泡棉,所以觸感還算柔軟,手枕於其上也算舒適。

8.以灰黑與深褐色為基調的木紋飾板搭配黑色內裝,無突兀不諧之感,且有畫龍點睛之效。

9.門飾板部分:四個門都一樣,把手肘枕以上主要以軟質料件包覆,以下則為硬質塑料;肘枕內應係泡棉填充,頗為柔軟。

10.方向盤軟硬適中,握感頗佳,造型也挺符合個人審美觀。

11.天棚、ABC柱內側的表面皆以植絨包覆,兼具細緻度和柔軟度。

12.座椅不論造型或視覺所見的質感都頗高檔。皮材觸感良好,表層柔軟且細緻,但內層的支撐性仍優秀依然。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6:54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3

進行了一趟山道油耗測試。從國道六號埔里端附近的7-11勝財興門市旁停車場開始測試行程,沿埔霧公路上坡,接台14甲線,走到標高約2300公尺的翠峰停車場——再往上走不遠過翠峰管制站的話,台14甲線就從雙線道縮為單線道了。下車略歇息一會兒稍為伸展一下身子,便扶向路驅車下山回到7-11勝財興門市旁停車場。全程設定攝氏26度恆溫,駕駛座通風開啟低風速,全程開音響。

上坡時,除非跟著前車或超車,否則我都以自己所習慣的「輕鬆」步調行駛,沒有刻意放慢速率或者加快速度。沿途大概超了6、7次車,除了在車陣中外沒有被後車緊跟過,也不曾被超車。如此爬到翠峰停車場時,電腦顯示共走了37.7 km,平均速率41 KmPH,平均燃油效益8.6 KmPL。

原本以為下坡能走得略快些,不承望走沒多久就遇上車陣;同時由於此時上坡的車流似乎也多了起來,處在車陣後端,實在不是很容易找機會超車,只得亦步亦趨跟著。本以為這個車陣領頭的Audi A3走得已經夠慢了,孰料走著走著竟然還追上前方更慢的三菱Zinger;同樣只能忍氣吞聲尾隨其後,以不到30 KmPH、或者甚至僅20 KmPH上下的速率過彎。出了多彎路段,也懶怠伺機超車了,索性就這麼排隊開回勝財興門市。停好車看看行車電腦:全程走了75.2 km,平均速率40 KmPH,平均燃油效益15.9 KmPL。嘿!上坡時的速率比平均速率還高,這表示下坡時明顯開得慢了。

這一趟測試,有一項會影響燃油效益的操作我忘了執行。先前說過我全程設定恆溫攝氏26度,但之前個人不論是開prius或者mazda6上合歡山,都會隨室外氣溫下降而一併調低恆溫設定。埔里的氣溫在30度以上(註一),但開到一定高度後,溫度已經降到18度(註二)。當室外氣溫明顯低於恆溫設定的溫度時,空調系統往往會變成改送暖氣。要供應暖氣,ICE便時常需要啟動——即使此時毋需引擎提供驅動力亦然。所以,尤其是下坡時,是有可能「為了提供暖氣,造成ICE非必要啟動」,連帶也浪費了燃油,降低了燃油效益。

Any way反正整趟下來,電腦顯示從埔里開到翠峰停車場往返的平均燃效是15.9 KmPL,若以之前環島的整桶燃效誤差率來計,實際燃效可能是15.088 KmPL。之所以採該次的誤差率計算,係因為整桶油的數值最符合大數法則,出現極端誤差的機率比較低。

註一:印象中似乎是32度。
註二:我忘了注意是在哪個路段氣溫降到18度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7:09 | 只看該作者
關於網友提議說開IS300h去山上人家乙案:之前有一日天氣尚可,便想趁機試著挑戰山上人家一下。原本我是設定走122號縣道過茅圃派出所後才右彎進支路的,但好像是剛過五峰鄉公所,122號縣道就在修路。我提前右彎入支線,但過了鵝公髻山登山口後再走一段又碰到修路,雖然似乎勉強可以走,但路面狀況相當糟,暫行的路面不僅泥濘而且起伏很大。我看情況如此,就還是打消主意就此返航了。

不過從台三線轉進122號縣道開始爬到折返點回到122號縣道與台三線交叉口,電腦顯示平均燃油效益還有16.6 KmPL,扣除環島所計的平均誤差率估計實際燃效可能為15.753 KmPL,也還不太差。

另,和泰人員表示,他們其實進行過將IS300h開去山上人家的測試。該次測試正常,但為避免無謂爭論,這項消宜我就沒寫到01那邊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7:46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4

在prius、aqua (prius c)、和CT200h這些車上,有個模擬一般動力車輛引擎煞車、主要用於下坡的B檔。IS300h沒有這個B檔,取而代之的是模擬固定齒比檔位切換的附方向盤換檔撥片手自排系統。當排檔桿處於D檔位置時,再將其往左扳,就會切換為手自排模式。在本模式下,按壓方向盤右側的升檔撥片或將排檔桿往前推,會模擬升一檔;相對地,按壓方向盤左側的降檔撥片或將排檔桿往後拉,會模擬降一檔。在一般行駛狀態下,除非刻意要拉引擎轉速,否則即使是走高速公路或者爬山上坡,也不是很需要用到手自排模式。但走連續下坡道時,便應利用手自排模式切到低檔位。撇開豐田車系HV所運用的PSD機構不提,單以操作感覺而言,這套手自排系統和一般動力車輛並無明顯分別。在下坡道中降檔,引擎轉速馬上拉高、檔煞力道陡升、車子彷彿一下子被拉住般,升檔時引擎聲調頓時沉緩下來、檔煞力道驟降、拉住車子的力量似乎一下子被鬆開。由於IS300h排檔桿的升降檔方向和我所習慣的mazda6 2.3s剛好顛倒,一時間總是有些不慣;不過方向盤上的撥片確是好用,操作時手不僅毋須離開方向盤,而且雙手分別控制升檔與降檔,即使初次使用,也不容易產生混淆。

附帶一提,IS300h即使在打到低檔位引擎轉速提高之際,引擎聲調也不顯粗糙堪稱綿密,仍維持其一貫的運轉精緻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48:10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5

本回測試項目是台一線油耗測試。測試行程從頭份永貞國小開始,一路沿著台一線往南開到清水區的甲南國小,之後折返駛回永貞國小,結束測試行程。本日測試時間內天氣晴朗,車內恆溫設定攝氏25.5度,駕駛座通風開啟低風速,幾乎全程開音響。此外,全行程悉以一般模式行駛,當速限為70 KmPH時,泰半按速限行駛;當速限為60 KmPH時,大多以實際速率65~68 KmPH行駛;當速限為50或40 KmPH時,則主要以實際速率55~58 KmPH行駛。

抵達甲南國小時,電腦顯示行駛里程為62.6 km,平均速率45 KmPH,平均燃油效益為21.3 KmPL。回到永貞國小時,電腦顯示行駛里程為125.4 km,平均速率45 KmPH,平均燃油效益為21.8 KmPL。把里程計的誤差算上去,總測試行駛距離應為126.794 km;而在燃效方面,扣除環島所計的平均誤差率估計,實際燃效可能為20.687 KmP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50:24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6

我對IS300h進行的最後一項油耗測試是台三線油耗測試。測試行程從三灣國中開始,順著台三線往南開,過勻淨湖、湖畔花時間等人氣景點而不入,至石岡區的土牛國小折返;之後同樣馬不停蹄地返抵三灣國小,結束三週車主體驗期間最後一次的測試活動。本日天氣甚佳,車內恆溫設定攝氏25度,駕駛座通風開啟低風速,幾乎全程開音響,全程皆以一般模式行駛。

台三線絕大多數路段速限為60 KmPH;在這些路段,我幾乎皆以60~75 KmPH的真實速率行駛,其中並以60多KmPH的速率為主。而在少部分速限50 KmPH之處,則以逼近60 KmPH的真實速率行駛。開到土牛國小時,行車電腦顯示走了61.3 km,平均速率52 KmPH,平均燃油效益20 KmPL。回到三灣國中時,顯示全程跑了122.4 km,平均速率51 KmPH,平均燃油效益22.3 KmPL。算上里程計的誤差,實際行駛距離應為123.761 km;而以環島所計的燃油效益誤差率計算,實際燃油效益可能為21.162 KmPL。

另外,也一併附上本次體驗期中所有油耗測試結果的一覽表如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50:51 | 只看該作者
2013-08-28

IS300h車內設計與乘員使用的各種置物空間並不很多,從前至後依序僅有助手席前的手套箱、駕駛座前檔遮陽板裡側的淺證件插、前門門飾板處的置瓶座與置物槽、前座中央置杯座、中央置物盒、前座椅背後側的地圖袋、以及後座中央扶手前緣的可收納式杯(瓶)架這麼幾個。其中,手套箱和中央置物盒內裡,均以略顯粗面的類植絨包覆。

手套箱上緣的深度約為18.5公分,下緣的深度約為15公分;高度約為12公分;寬度除了近開口處略大一點外,其餘悉為37公分左右。門飾板置瓶座不論放置500或600 c.c.的保特瓶都挺穩當;連接其後的置物槽前寬後窄,寬度從較前側的7公分往後方逐漸縮減至5公分,深度有約10.5公分,長度則有19公分。中央置物盒內部並非工整的長方體空間;扣除USB插槽部分不計、長度約有25公分,寬度主要介於8到9公分之間,深度則有12.5公分——剛好足夠放置盒裝的CD。後座收納式杯架由於係以具彈力的夾臂固定杯(瓶)身,因此不論是放置紙杯裝飲料(e.g. city coffee, Let’s coffee, etc.)、保溫杯、或者600 c.c.保特瓶,也不致晃動,比原本想像的更形穩妥。

和初代mazda6與三代prius相較:IS300h的手套箱略小一些;前門置瓶座的穩當度與保特瓶易取放度略優於另兩部車;車門置物槽空間略小於mazda6但明顯勝過prius;前座中央置杯座可安放漢堡王的大杯飲料,但如果兩杯並置的話會不會擠碰在一起就不曉得;中央置物盒容積明顯小於另兩部車,也沒有它們都有的雙層設計。此外以另兩部車有而IS300h欠奉的空間運用來說,mazda6獨有方向盤左側的隱藏式眼鏡盒和設於中央置物盒內的零錢槽,prius則特有天橋式中控台下方開放置物槽、吸頂式眼鏡盒、與上層手套箱。

我想,每個用車人或許都會有意無意地發展出「慣於車內放置何等物件」之積習。我習慣在車內放置太陽眼鏡、零錢、車庫鐵門遙控器、職場辦公室鑰匙、折疊式雨傘、車主手冊、行動電話、高速公路回數票、皮包(註)、原子筆,此外還會希望預留一些空間放置一時想帶上車聽的CD或DVD的外盒。如此,IS300h的車室內部置物設計不免令我感到略為不慣:頭一點,我覺得沒有合適的地方放置零錢、原子筆、車庫遙控器、辦公室鑰匙這些零碎的物事。其次,不論是駕駛mazda6或prius時,我都習於將折疊傘放在駕駛座與門框間的閒置空間地板;但由於IS300h駕駛座與車門框間的閒置空間狹甚,除非是那種「小雨限定使用」的小型傘,否則根本塞不下;那麼除非把傘放在其它遠離駕駛座伸手可及之處,否則似乎只能放在座椅跟前——但如此雨傘在行車時不免滑動,總是不盡如意。第三點,IS300h預留的置物空間本就不多、容積也不大,偏偏又沒有眼鏡盒;我只好把太陽眼鏡連同眼鏡盒放在中央置物盒內——如此所餘的可用置物空間就更顯侷促了。當然這些都是小問題,也沒有因此而令我對這部車的評價減損多少,但以個人來說,總是希望車廠在設計車輛時,能盡可能地設想到終端使用者的實際用車便利度,讓一部高級車可以在更全面的範圍上體現出對用車人的貼心。

既然提到置物空間,一併略提一下後行李箱吧:行李箱靠近後保桿處寬度可達120公分,但接近後座椅背處則僅有約80公分,深度達一米,不論是行李箱地板、兩側飾板、行李箱上蓋內側,都以較粗質的類絨布材料覆蓋。行李箱內部空間的高度略低,最低處僅42-43公分,最高處亦僅45公分左右。乍看之下,不論是寬度、平整度與深度應該都沒什麼問題,然而高度確實比較低——和mazda6相較少了6公分(註二)——若是要搬運較高大笨重的物品的話,或許比較有可能力有未逮吧?

註一:指可以放在衣褲口袋內的那種「財布」型皮夾。
註二:mazda6行李箱高度最大逾51公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5-1-7 20:51:10 | 只看該作者
2013-08-30

幾天前,已將IS300h交還和泰,也結束了三週來的試駕體驗活動。雖然如此,但在活動期間所獲的一些較為零散的感受和記錄,還是可以天南地北、想到什麼說什麼地分享給網友參考。這些,就權當三週(偽)車主活動的後日談吧。

有天特別測量了一下IS300h在冷啟動時,HV系統和引擎的動作機制。啟動車輛系統後,停在原地未行駛。16秒鐘後,在動力電池可用電力尚餘過半的情形下,系統強制啟動引擎;又過了1’04”後引擎自動熄火。由此觀之,IS300h可能也具有和prius相仿的暖機程序(warm up stage)。

平常開的都是全車貼隔熱紙的車輛,一開起這部「全車裸鏡」的IS300h真是不大習慣。縱然IS300h前後檔和車窗玻璃都有抗UV塗層(註),還是難抗仲夏驕陽炎日烈。坐在車室內,只要是被陽光直曬到的體表,都明顯覺得炙熱。開車這麼多年,第一次覺得必須塗防曬油開車的。亦因如此,只要是白天開車,我幾乎都穿長袖戴太陽眼鏡。這時就慶幸好在IS300h的前座有通風功能,雖然車子沒貼隔熱紙、我又穿著長袖長褲,但在座椅通風直接對著身體吹拂之下,空調設定恆溫攝氏25~26度——換言之毋須把溫度調得特別低——也還能保有足夠的舒適度。

註:好像是官網或者手冊上是這麼說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HYBRID。朱式會社  

GMT+8, 2024-4-29 10:01 , Processed in 0.0513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